花椒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花椒精深加工空间巨大,是特色农产品中适宜性广、见效较快、收益稳定的一个产业。
一、花椒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
1、区域分布。花椒属落叶植物,根系发达,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耐干旱瘠薄,我国各地区都有种植。全国花椒面积应在2000万亩左右。其中青花椒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等省市,栽种面积为1037.9万亩,占60%;其余产区以红花椒为主,栽种面积为593.6万亩,占40%。
2、产量变化。从收集的数据显示,2014—2018年,国内花椒主产区产量从28.9万吨增长到37.4万吨,增长了29.4%,其中以重庆产区增幅最大,达112.7%,甘肃陇南增幅为19.4%(因自然灾害影响,正常值应增幅27.3%),山西芮城增幅为64.2%;云南昭通增幅为60.8%。
3、生产经营模式。第一,花椒产业园模式。目前国内共创建了2个国家级以花椒为主要产业的产业园区,一是重庆市江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2.54亿元,种植面积22.9万亩,产量12万吨,总产值达到61.1亿元;二是陕西省韩城市国家花椒产业示范园区,于2018年全面建成,规划总面积367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租赁区入驻经营户60余家,面积达18610平方米。
第二,集约化经营模式。主要为农业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模式,责任分工和利润分配较为明确。农业公司通过为椒农提供技术和销售渠道获得利润;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入股分红获得利润;农民通过种植花椒获得利润。
第三,分散经营模式。主要为农户依靠自有土地或周边闲置土地单独种植,生产成本投入少,规模小、风险小,目前国内仍以农户分散种植模式居多。
4、主要品种。国内花椒以色泽划分,可分为红花椒和青花椒两大类:红花椒主要有大红袍、二红袍、小红袍、凤椒、伏椒和梅花椒等品种;青花椒主要有竹叶椒、九叶青和藤椒等品种。以区域划分,西南地区主要以青花椒为主,以九叶青花椒、顶坛花椒、金阳花椒、洪雅藤椒等品种为代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主要以红花椒为主,以韩城狮子头、芮城花椒、武都梅花椒、林州红等品种为代表。
5、产品特色。花椒是八大调味品之一,且位列十三香之首。花椒药用价值高,有驱风除湿、活血通络、温中止痛、杀虫等功效。花椒树苗上的幼嫩枝、叶、芽是我国的传统蔬菜和香料。红花椒色泽棕红鲜艳,粒大皮厚,香气特殊浓郁,麻味适中,含油量高达25%至30%。青花椒绿色亮丽,粒大饱满,气味清香柔和,麻味重而持久,表皮油腺点大而密集。
(二)消费
1、消费对象及模式。花椒的消费对象主要为餐饮市场、调味品加工企业、食品企业和家庭。据统计,每年大约有8万吨花椒销往成都的火锅店和川菜馆等餐饮企业。在调味品市场,花椒是火锅底料、豆瓣酱等主要原料之一。在食品行业,怪味胡豆、绝味鸭脖等麻辣味的休闲食品都使用花椒。花椒是一种重要佐料,是大多数家庭厨房的必备佐料。
2、消费数量。2015年我国花椒表观消费量为27.64万吨,2019年为32.81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4.6%。趋势变化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花椒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从国外需求来看,日本和东南亚70%以上的花椒都是从我国进口。从国内需求来看,年需求量达42万吨,其中西南地区占比达28.7%。
(三)加工流通
1、加工比例及方式。国内花椒产品中干花椒占据了主要市场。在青花椒产品中,干花椒、保鲜花椒、花椒调味品和花椒精深加工品占比分别为78%、12%、7%、3%。红花椒产品也以干花椒、花椒粉等常规产品为主,花椒油和调味品占比较少。加工方式上,以烘烤或晾晒的的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方式较少。
2、流通渠道及方式。国内花椒产品主要通过花椒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电商平台等渠道,采取线下和线上的方式流向国内外餐饮、加工等消费主体。国内各大花椒产区基本都建立了本地的花椒批发市场。目前花椒产品的营销主要还是以批发、零售的方式进行流通,随着电商的兴起,花椒也逐步走向网购模式。
(四)进出口
1、进口情况。我国花椒进口规模较小,主要来源于印度、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据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花椒进口量为230.51吨,进口额为234.57万美元;2019年进口量为355.52吨,进口额为371.4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35%和13.24%。
2、出口情况。花椒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主要销往日本、泰国、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及地区,国内花椒产品每年出口量是进口量的430多倍。2015年我国花椒出口量为12.2万吨,出口额为12.87亿美元;2019年出口量为15.39万吨,出口额为17.42亿美元,同比2018年分别增长6.06%和8.04%。
(五)市场价格
1、市场价格。我国花椒因品种、地区、消费等情况不同,产地收购、批发、零售等环节价格也有较大差异。红花椒产区,以甘肃价格居高,陕西、四川、河南等地价格居中,山西价格偏低;青花椒市场价格差距不大,重庆江津青花椒由于成熟期较早,对周边青花椒市场的价格有着“风向标”的作用。
2、变化情况。2014年以来,国内花椒价格总体呈平衡增长态势。重庆江津青花椒鲜椒价格局部波动较大,2016年价格涨到21元/千克,2019年跌至8.6元/千克,较2018年下降31.2%;四川汉源青花椒鲜椒价格呈平衡增长状态,2017年略有下降,2019年价格较2014年增长47%;北方红花椒产区干椒价格差异较大,2019年甘肃武都价格为140元/千克,山西芮城价格为70元/千克。
3、原因分析。重庆江津鲜青花椒2019年价格下跌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花椒批发市场存在收购商联合起来共同压价的行为,农民受存储条件限制急于出售,出现低价销售的情况。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量的局限和加工产品研发不够的情况也导致价格下跌。
(六)成本收益
花椒产品生产主体主要包括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等,经营模式不一样,成本收益各不相同。以青花椒为例,公司的利率为10.7%;农户分散种植利率为49.6%;集约化经营利率为38.9%。
二、花椒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面积增长速度将放缓
由于花椒近年来价格攀升较快,深受各主产区农民的欢迎,因此,面积增速较快。根据资料显示,2015—2019年花椒消费年均增长4.39%,产量年均增长4.92%,产量增长速度高于消费增长速度。加之花椒精深加工程度低、发展慢,面积增长速度将会逐渐放慢,甚至会有一定调减。
(二)市场需求量仍有增长空间
国内花椒消费市场从2015—2019年,需求量年均增长3.81%,且95%都为食用。据调查,全国有习惯食用花椒的人口在4亿人左右,且还有增长的趋势。在餐饮市场,火锅连锁品牌众多,将进一步带动花椒的消费需求,花椒市场需求仍有增长的空间。
(三)家庭消费比例将逐步增大
餐饮、家庭和加工在花椒消费市场上各占41.24%、29.71%、29.05%,餐饮市场普遍使用的品牌和菜品对家庭消费产生示范效果和引领效应。此外,各平台吃播带动了网民跟风,促进花椒家庭消费。预计未来5年花椒消费将以5%的比例递增。
(四)精深加工产品将逐渐增加
近年来,国内各产区陆续意识到花椒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的紧迫性,多数产区政府都对花椒加工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未来花椒精深加工将面向康养保健、生物医药和日化原料等方面转型,生产技术和加工设备将不断加大改造力度,花椒成分与功效研究将更加广泛,花椒精深产品将更加全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