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椒网(www.huajiaotianxia.com)获悉,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立秋刚过,又是一年丰收季。在中课镇嘎娄村,满山遍野的花椒树进入了成熟季节,椒香四溢,田间地头里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采摘的景象。椒树上,箩筐里,鲜红的花椒映红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好日子。
这两天,中课镇嘎娄村五组的村民黄建明劲头十足,无论晴天下雨,一家子都要齐上阵摘花椒。“我们家大概种了八亩的花椒,五百多棵,总的可以收一千多斤,卖了一万多块钱。”黄建明说。
色红、粒大、肉厚、味浓一直是嘎娄村野生花椒备受喜爱的主要原因,但由于野生花椒树资源有限,群众每年能到山里采摘出售的花椒量小,市场一直供不应求。
三年前,黄建明就萌生了培育出售野生花椒苗的想法,说干就干,他开始到山里的野生花椒树下寻找合适的野生花椒种来进行培育,经过不断的摸索,成功培育出野生花椒苗的黄建明成了嘎娄村群众口中的“花椒老板”。
“野生花椒是我们嘎娄村的特产,老百姓都很喜欢,所以我们种花椒不愁卖,花椒苗每年也都不够卖,需要订购。”黄建明乐呵呵地说。
戴着遮阳帽,背着背篓,灵活挥动手中的剪刀采摘成熟的花椒。离黄建明家的花椒地不远处,村民岩样同样在自家的花椒园里忙得不可开交。
“我家的花椒树今年是第三年挂果了,去年卖了四千多块钱,今年差不多可以卖到五千块钱,一年比一年高。”岩样一边采摘,一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我们单纯种玉米的时候,四亩地只会卖得两三千块钱,现在种了花椒的同时,我们还套种了核桃和魔芋,收入和以前相比翻了好几倍了。”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近年来,中课镇嘎娄村结合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核桃、刺竹、魔芋、豌豆、米荞、花椒等特色产业,并且探索出“核桃树下种花椒,花椒树下种魔芋”的套种模式,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我们希望多培育好一个产业,让群众多一条增收渠道,过上好日子。”嘎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板向记者说道。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提质增效,嘎娄村目前种植的特色产业有米荞1000亩、刺竹3000余亩、核桃5000余亩、魔芋424亩、生姜200亩、花椒50亩,产业覆盖全村455户1581人。2019年,实现经济总收入16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00元。
“我们的每一个特色产业虽然很小,但文章很大。小花椒也可以做成大产业,闯出大市场。”说起未来,嘎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板信心满满。“下一步,中课镇嘎娄村将依托致富能人,通过实地实训实教的培训方式,不断做优做强花椒等特色产业,让群众走出一条持续增收的致富路。”
(来源:人民网) 【原题目:云南西盟:花椒红了 日子火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