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河南禹州市鸠山镇大潭沟村里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已外出务工,只留下老年人留守在村,导致很多土地撂荒。如何让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怎样才能够确保村民年年有收成?成为该村两委面临的头等大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李红敏说,山村就要走符合山村特点的道路。花椒耐干旱、易栽培、好管理、病虫害少投资又小,利用村内荒芜土地发展花椒种植是不错的选择。2020年,村“两委”经过反复酝酿、集体商讨、征求意见,确定了“双向托管、合作发展,五年两不找、到期分红”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委会出资12万元,流转180多亩土地种植花椒,农户以土地流转形式入股,满五年期限开始分红。
在五年发展期内,农户把撂荒土地委托给村委会代管,村委会筹措资金整理土地、购买种苗、聘用工人发展产业,负责土地种植、经营及管理,土地收益及国家相关奖补资金,作为村集体发展产业积累资金;农户不向村委会收取土地流转金,并不干预村委会发展种植产业。五年发展期满,农户委托代管的土地及地上农作物交由农户自行管理、收益,也可由村集体继续代管,若由农户自行管理的每年从收益中向村集体上交20%,若由村集体继续代管的,每年收益村集体与农户各占50%。
“这样,既缓解了村集体流转土地资金不足的压力,又解决了农户留守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荒芜土地得到治理,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部分无法外出的村民被村里聘用为产业管理员,实现了村集体、农户合作发展,多元共赢。”李红敏如是说。
据悉,目前该村已累计治理撂荒土地300多亩用于发展花椒种植产业,覆盖农户52户,其中脱贫户27户,带动48名留守村民就业。在做大做强农村特色产业,以强村富民“新引擎”助力助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李红敏信心满满。产业发展“新”模式使大潭沟村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领群众有效拓宽了增收致富路。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禹州市委宣传,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86删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