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天下网(www.huajiaotianxia.com)讯 盛夏时节,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三塔镇李陈村花椒种植基地,沉甸甸的青花椒挂满枝头,即将进入采摘季。“你看,这花椒树全身是宝,用途多且需求量大。”错落有致、绿意盎然的青花椒园里,夸起增收“金豆豆”,李陈村党支部书记王超不带喘口气的:花椒籽能榨油,花椒壳可做佐料,花椒叶能做调味品,花椒梗粉碎后做成的菌包,可以种羊肚菌、灵芝,使用后的菌包还能当有机肥。这个“致富宝”,是李陈村人从1000多公里外的四川广安取来的。
李陈村位于三塔镇西南部,截至2014年底,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2户799人,系太和县77个贫困村之一。贫乏的土地上,没有像样的产业,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2018年,了解到四川省广安县具有悠久的青花椒种植传统,这一品种产量高、口感好,王超当即带领群众代表前往考察。经过比对本地土壤、气候等条件,一算经济账,大家眼前一亮,决定将花椒引进来。
“花椒树耐旱易活、不费劳力,一亩地可以种植106棵,亩产湿果1000斤,按市场价每斤7元算,亩效益近万元;若烘干后深加工,每亩可产精油90斤,按正常收购价格算,亩效益在2万元左右。”产业增收的小盘算,王超在心里拨了一遍又一遍。苦干走新路。村干部带头种植,引导大户规模种植,李陈村的小花椒渐成气候。如今的李陈村,已实现贫困村出列,遍地的绿意,为乡村增添了别样的风景。花椒产业保生态、富口袋,“这个味儿对!”。
地还是那块地,村民李玉琴干活的感觉却不一样了——甩掉了贫帽,土地流转给了企业,传统农民成了产业工人。“在花椒地里干点除草、施肥的活,一天50块钱。算上土地租金,一年到头能挣两三万块钱。”
目前,李陈村花椒种植基地已带动当地百余人就业,其中,31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受益于基地“签约种植、包种包销”模式,不少村民实现了自主种植发展。三塔镇镇长张钊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李陈村花椒项目的扶持力度,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建设花椒冷藏仓库、烘干厂房,采取错季销售、烘干加工方式,提高花椒效益,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群众增收。
(来源:阜阳日报) 【原题目:一颗小花椒 两种好滋味】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