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中,米甸镇楚场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因地制宜发展青花椒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这几天,是楚场村村民王文美最惬意的日子,她家的青花椒已经采收完毕,收入还不错。2016年,她在山坡地里栽下这些青花椒时,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收益。王文美高兴地说:“今年8元一斤,我家卖了接近一万元。这几天去帮人摘花椒,一天也可以挣到两百多元钱。”
王文美家的这些青花椒是脱贫攻坚中,依靠产业扶贫政策发展起来的,属于建档户和一般户共同受益的项目。
楚场村位于米甸镇东北角,地处两州三县交界地,辖6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有汉、彝、白、苗、傈僳等5个世居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村。在产业扶贫中发展青花椒产业,看重的是它既有生态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楚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宋吉军说:“我们通过规模与提质增效并举的原则,全面落实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品牌化发展的要求,发展青花椒产业,形成种植专业村,带动农户增收。”目前,全村种植青花椒2201亩,户均6.6亩,人均1.6亩,实现了“一村一品”。2020年,共产鲜花椒约110吨,收入约100余万元,户均收入3000多元。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腾讯网,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86删除。
|
![]() |
![]() |
![]() |